相較於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含脂肪這些常聽到的名詞,「營養密度」相對來說冷門了許多。而所謂的營養密度是指,測量每卡路里攝取熱量可獲得的營養素含量,這個觀念對於健康飲食非常重要。
或許我們可以選擇低熱量的食物來幫助我們控制體重,但如果營養密度過低,身體得不到需要的營養,反而容易讓身體代謝不好,進而增加脂肪及復胖的風險。
The NIH funded Seattle Obesity Study (SOS), led by Dr. Drewnowski, examines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focusing on the mechanisms behind the observed disparities in body weight. The SOS explores access to healthy foods, making use of GIS techniques and new methods on spatial epidemiology to determine who shops for food where, why, how far from home and for how much. New methods to estimate the monetary costs of individual diets, used in the SOS, have led to new research on diet quality in relation to diet cost.
【註1】
Dr. Drewnowski 營養密度的概念也有助於食品經濟學的計算,營養密度的概念也有助於食品經濟學的計算,像水果和蔬菜等營養豐富的食物,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也是每卡路里的營養成份最高。而不意外的是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則是營養密度最低的。【註2】
通常我們學會看懂食品標籤的營養成分,這個時候可以做好做出更好的食物選擇。但是,有些標籤很難看懂,再加上現代人工作生活過於忙碌,很容易忽略瞭解食物成分的重要性。這時候只要掌握住「平衡」這個概念,就可以做出很好的選擇。在飲食的選擇上,選擇營養密度高的食物,而去避免熱量密度高的食物,比如說速食和含糖飲料,這些食物卡路里高,但營養低。
其實,減重就是由眾多選擇所組成,面對食物的時候選擇要吃什麼?面對肚子餓的時候選擇要不要吃?要喝水還是喝飲料?有點累了,要去運動還是在家休息?無時無刻都在做選擇,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結果,或許我們很努力,但不見得可以達到理想的體重,這個時候稍微依賴一下我們指導員,有何不可呢?
- 註1:資料來源 https://epi.washington.edu/faculty/drewnowski-adam
- 註2:賀采生活 2020/07